微软如何再次颠覆科技行业?
由于投资者对微软的未来计划丧失信心,导致其股价停滞不前。在2000年初触及近60美元的历史最高点后,该股当年晚些时候跌至大约22美元,随后14年始终在25至40美元之间徘徊。虽然营收和每股收益已经较那时增长两倍,但股价却并未实现同步上涨。其实,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:像Facebook(58.53, -0.63, -1.06%)一样明确战略,并从下一代优秀的企业中挑选一些收购目标。
微软可以通过主导三大领域改善发展前景:操作系统、开发工具和远程会议。很显然,软件开发已经转向了虚拟化和云计算。云计算领域的IaaS(基础架构即服务)已经成为吸引开发者的核心。据The Cloud Market测算,Linux的各个变种已经在亚马逊(311.73, -5.38, -1.70%)的EC2应用中占据超过90%的份额,这表明很多开发者倾向于在云端从事Linux开发。
由于未能与其云端的Linux展开密切整合,微软已经失去了很多客户。虽然微软号称可以支持Linux,但力度却不及亚马逊、VMware(99.24, -2.94, -2.88%)、IBM(195.19, -0.49, -0.25%)和Salesforce(52.87, -1.68, -3.08%)等云计算提供商。如果考虑所有设备,包括智能手机、平板电脑(Android操作系统也采用Linux内核),那么Linux在整个计算领域的份额大约可以达到Windows的两倍。我并不是说微软应该放弃Windows,这仍是一款触角广泛的游戏产品,但我却认为,微软应该开展双系统战略,以便拓展更多机遇:
——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展开更有效的竞争
——提供一款能够适应所有企业的所有应用的云计算服务
——提供有吸引力的低价服务器
——更好地保留企业客户
要实现这一目标,可以收购Linux系统提供商红帽(49.36, -0.66, -1.32%)。借助这样的并购,并将其与微软Azure密切整合,微软便可成为IaaS领域的领导者。除了Linux外,红帽还是Open Stack领域的强大企业,可以利用开源API(应用编程接口)打造一个强大而具有颠覆性的服务,取代亚马逊AWS。这样的并购可以很快见到成效,因为微软对企业Linux领域的扩张,可以加快其作为云计算企业的短期发展,并推动该公司成为云计算领域的主导企业。
《电子技术设计》网站版权所有,谢绝转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