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芯片设计巨头争锋:ARM再度爆发
被英特尔定义为最大敌人的不是别人,正是英特尔最亲密的战友:微软(Microsoft)。
2011年6月2日,台北国际电脑展上,微软公布下一世代最新的作业系统Win8,意外宣布将支援微处理器业者ARM的平台,此举等于宣告称霸个人电脑产业20多年的Wintel(微软、英特尔)联盟正式裂解。
ARM,成为微软公开认证的英特尔对手。然而,ARM是谁?
ARM再度爆发
它赚的钱虽小,量却惊人!全球95%手机,都缴专利费给它
从事微处理器硅知识产权(IP)授权的ARM,就是各种芯片背后的设计脑袋,ARM是全球手机芯片的霸主,全世界95%的手机,都要向它缴交专利费。
从苹果、三星(Samsung)到宏达电(HTC)的智能手机,甚至联发科的山寨机,都要向ARM进贡。全世界每卖出一支智能手机,里头就有五至六颗芯片使用ARM专利,平均每支智能手机,要向ARM缴交大约0.5美元专利费。以每支手机使用五至六颗芯片计算,一颗芯片的专利费仅新台币两元多,五元硬币还有找,数字小到让IC设计公司没感觉。
ARM从没生产过一颗芯片,但它却像是一个隐形芯片帝国。去年全球有61亿颗芯片采用ARM架构(ARM inside),ARM以市占率28%,成为全球第一大半导体硅知识产权授权公司。从手机到洗衣机,从汽车到电视,只要使用到芯片,平均全球每四颗芯片,就有一颗来自ARM血统。
全球投资人看好ARM未来竞争力,把ARM的股价与市值,快速推高。ARM五年来股价成长399%,英特尔成长22.4%,同期间,ARM市值增加370%,英特尔仅增加4.8%。
ARM市值约新台币3850亿元,员工却只有1900人。英特尔市值虽是ARM9倍多,员工却是ARM的48倍,ARM平均每位员工创造的市值,是英特尔员工的5.2倍!
台湾知名科技品牌宏达电,用13000名员工打造出台股获利王,员工平均创造市值只有ARM的1/3。而全球最大电子代工公司鸿海,全球布局近100万人,每位员工创造的市值更仅有ARM的1/17。
ARM,堪称拥有全世界最值钱的脑袋!
为何一家不到2000名员工的公司,得以称霸全球,成为拥有91000名员工的英特尔最大敌人?
它非硅谷出身,剑桥创业!没产业链撑腰 ,产品仍打进全球
身为移动装置世界的隐形冠军、拥有全世界最值钱脑袋的公司,ARM却低调得连英国金融业也没听过。我在伦敦拜访全球最大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、全球最大银行汇丰银行时,提及我接下来要去剑桥采访ARM,得到的反应竟都是:ARM是谁?
在芬兰,无人不知手机巨人诺基亚(Nokia),在英国,ARM的知名度却近乎零。这更引发我对ARM的好奇。
当我抵达剑桥,前往距离剑桥大学十英里远的乡间,随着ARM创办人之一的李·史密斯(Lee Smith)来到20年前ARM成立的地方才发现,ARM的低调如同剑桥之于硅谷,诞生于剑桥这种非科技主流的环境,ARM被迫发展“只卖脑袋、不卖芯片”的特殊商业模式,正是它今日称霸世界的秘密之一。
这里的道路,时速限制35英里(约60公里),ARM创业的所在地,乡间道路仅容一辆汽车通过,而ARM的办公室,竟是一个用来养火鸡的谷仓。20年前,12位年轻工程师在这租金便宜的谷仓,开始他们的创业梦。
20年后,谷仓依旧,周边的环境,在史密斯的记忆中也完全没变。这里的前方,一片绿草地还养着三匹马,后方则是绿树成荫。“这里要很久很久,才会有一辆车子通过。”史密斯笑着回忆。
但在一万公里远的美国硅谷,环境迥然不同。那里的停车场停满跑车,高速公路时速上看一百英里,电脑、手机及各式科技公司林立,拥有让半导体设计公司成功的完整产业链。
位于硅谷的全球第二大个人电脑微处理器公司,超微(AMD)创办人杰瑞·桑德斯(Jerry Sanders)有句名言:“没有晶圆厂,不是男子汉!”(Real men have fabs)这正是20世纪90年代全球科技重镇的硅谷半导体业核心思维的写照,当时的主流思想是比规模、比处理器速度的时代。
《电子设计技术》网站版权所有,谢绝转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