士东兄问我以太网的事情已经有近一个月了,这里做一些整理,与大家一起分享。这里可以分几个方面来阐述问题:1)以太网进入汽车的时间表和发展阶段1.1 刷写和诊断:这块其实是未来很有趣的一个看法,随着车辆诊断的加速,原来用OBD2、OBD3有限诊断,开始往大数据车联诊断开始走,所以诊断走以太网,未来是需要覆盖大量新的有功能性的车型1.2 后排座椅影像传输&360环视设想数据传输(JLR, Volkswagen, Audi, Porsche):这块是很彻底的变化,图像的数据传输,如果不压缩,就需要快速的网络传输1.3 多个域之间......
把NASA设计的18650电池的内容做个梳理把,这里做实验的细致的数据和很多数据是可以用到不同的地方的。1)Li-ion Rechargeable EVA Battery Assembly (LREBA)三星2.6Ah18650电池9P-5S=>宇航服头盔灯、摄像头、手套加热器2)Li-ion Pistol Grip Tool Battery (LPGT)10S放电,2P5S充电3)EMU Long Life Battery (LLB)16P5S这里主要做了一些数据的积累,单体的热失控的过程图片最清晰的:能量释放的过程和加......
车联网谈的多了,也给人带沟里面了。这里分两个来说,美国道路安全局在启动或者慢慢让V2V车车通信强制化的考虑。汽车联网的方式,基本可以分为两类,通过车内的Telematcis直接与基站相连,或者通过手机与基站相连,后者可以基本是以手机为主,通过纯手机网络,印射或者手机与车内的娱乐系统无线连接的方式,将手机和车内的娱乐屏幕进行连接。所以这事也就成了汽车企业的一个隐痛,干了这么多年,连个账户系统都没建立起来。其实这十年来,汽车厂家的主要中心一方面是通过车联系统提供服务,其次是在DSRC(dedicated short-range co......
原来上周五SAE论坛有个AUDI的嘉宾来讲ZFAS的,这个很有趣,我觉得有必要去,周四一看人没来,就做一些调研工作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。 这里首先需要来回顾一下ZFAS的控制器,这个好早AUDI就和TTTECH,这家公司原来主要是做航天和工业的,AUDI拉着它来搞。其实有个很有趣的现实,现在主流的车企,大多都避开了两大在无人驾驶布局的系统供应商,博世和大陆,你既然有完整的传感器和控制器链,那么在下一代自动驾驶纪元来的时候,就完全可以左右技术发展。所以这事很有趣,在控制器的核心处理层面,整车OEM都防着一手呢,在圈子之外找合......
汽车电子突围战
[汽车电子]
|
发布时间:2015-12-09 13:44:59 |
汽车电子照目前的形势是越来越难突围了,这个故事主要还是从元器件来说起。目前国际半导体业的兼并重组,已经威胁到了整个汽车电子模块的版图。 比如MCU领域,如果英飞凌把瑞萨吃掉了,那么这个故事基本上大哥近50%的份额,二哥25%,余者瓜分剩下的。我们说未来比较看好的市场,有两块1)ADAS传感+处理1.1雷达芯片三分天下,飞思卡尔、ST和英飞凌1.2视频图像处理芯片 日系的Toshiba、瑞萨Vs Mobileeye/ST、NVIDA和TI。2)功率电子 这块现在的集中度已经很高了,特别是在欧洲,给英飞凌的模块给冲击的快......
群里在问,汽车企业是否有必要做电池工厂,特别是Pack工厂,这里做个统计吧。除了特别没钱的FCA和Volvo以外,主流车企都有。 其实还有个很奇怪的事情,为了配合国内的2020年500万存量目标,现在其实国内几个大集团,上汽、长安、长城、吉利的电池工厂还没谱呢。其实你真正去了解每个汽车企业对于新能源的投入,特别是系统级别真正的试探和评估,才会真正发现这门生意不好做的。话说回来,还是有这么几点:1)想要上量,只有自己深入涉及到模组设计和模组组装和Pack组装里面去2)目前电池厂,不做Pack能力的深度下潜,也是个大问题,议价能力不......
? 最近一直在每个工作日在公众号,撰写“汽车电子设计”,奈何现在都不支持网站之间的连接,每个图片都需要单独上传。这里说一声抱歉,在批量转移过来的时候都需要大量的验证码分类和图片重新上传,建议大家可以去微信号做每日更新。个人精力有限实在很难维护,抱歉了EDN的各位博友。如有探讨欢迎与我本人联系。
?这本书,有时候给出了一种有普遍意义的工作方法。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,如果始终都是先搜集、分析信息再做决策这套流程,加上大数据这种思想引导大家去过多纠结于数据的话,肯定会导致另一个问题,信息过剩,分析模型过于复杂,变量太多,最后没有解决策略。其实积累的本质,其实是建立在大框架下面,做学问做工程,也都是用胡适博的“大胆假设,小心求证”的研究方法,大处考虑方向,再步步验证。对于工程师而言,运用预测思考可是加快加快发现并整理问题本质的速度,和盲目的做竞争对手产线分析调查、解决方案分析证明相比,会产生相......
聊聊方壳电池设计
[汽车电子]
|
发布时间:2015-10-27 20:44:45 |
?国内主流是做方壳电池为主的,从全球来看,是以日韩两极为主导的。 有这么几个趋势: 1)BEV的电池 VDA做的BEV2的规格,硬着头皮大众和BMW做了,这个单体的结构如下图。方壳里面绕,单体内层和外层与表面的温度差异很大啊。用来做PHEV,需要控制力高超。用来做BEV继续多卷,卷成大巴用的么。多卷一些,把电池做厚做大,热量的散发就有点类似圆柱了。这种工艺,其实就是借用了圆柱的设计理念,一并把它的散热不好的毛病带过来了。软包从薄到厚做,固然也会有许多问题,这个就太容易到天花板了。 2)成本分析 这块我是不太会......
? 早上在群里谈到乘用车和大巴车辆安全性的问题,我们先不去说到底哪个更安全,毕竟大巴是专业司机在开,乘用车是普通人都能开,从碰撞的概率等,乘用车的设计要求更高一些,使用门槛更低代表需要设计更扎实一些。 电池的布置区域,按照下图来看,只能放中间,根据分类,有四种不同的放法: 1)中间的甬道,原来是走线束和排气管的 典型如Volt、I8和Acitve E 三辆 2)底板:这个底板最早三菱和日产搁底盘上 3)后桥和后备箱:这块好多比较小的电池<10kwh的电池包采用这个方法布置,确实不少 4)一体化的布置:C......